“醫生,我800度是不是只能做ICL?”“我近視400度,是不是做全飛秒最合適?”在鄭州中視眼科醫院,每天都有不少患者帶著這樣的疑問前來咨詢。針對這類問題,鄭廣瑛教授指出:“按照度數‘一刀切’選擇手術方式并不科學。近視手術方案的核心應基于個性化評估,而非僅僅依賴度數高低。在眼部條件和經濟能力允許的前提下,ICL/龍晶晶體植入手術(可植入式隱形眼鏡)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和獨特優勢,為中低度近視患者提供新的選擇路徑。”

破除誤區:手術選擇并非僅由度數決定
長期以來,大眾對近視手術形成了“高度近視選ICL/龍晶植入,中低度選激光手術”的認知。這種印象的形成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是矯正范圍差異,二是價格因素。
從矯正范圍來看,全飛秒可矯正100-1000度近視,半飛秒為50-1200度,而ICL/龍晶植入的矯正范圍更廣(50-1800度),能夠解決激光手術無法處理的超高度近視。另一方面,ICL/龍晶植入手術費用通常是激光手術的2-3倍,在眼部條件符合的情況下,中低度近視患者往往更傾向于選擇經濟實惠的激光手術。
鄭廣瑛院長強調:“度數只是評估的指標之一,而不是唯一標準。近視手術的核心價值是:以眼部條件為首要前提,給以患者最優的視力解決方案。”
手術選擇的先決條件:眼部指標是關鍵
無論是ICL/龍晶植入還是激光手術(如全飛秒、半飛秒),都有嚴格的術前適應癥,需要通過20余項眼部檢查評估。
兩種手術方式的基本要求相同:需年滿18周歲以上,確保眼球發育穩定,近1-2年內近視度數變化≤50度(散光≤100度)。
關鍵區別在于:
激光手術依賴足夠的角膜厚度(通常≥480μm),因為需要切削角膜基質層。度數越高,需要削切的角膜越多,因此激光手術矯正的度數上限為1200度。

ICL/龍晶植入手術則關注前房深度和角膜內皮細胞數。ICL要求前房深度≥2.8mm,龍晶要求≥2.5mm(正常前房深度約2.5-3mm);同時要求角膜內皮細胞數>2000個/mm²,否則可能導致角膜水腫、渾濁。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前提下,ICL/龍晶可矯正高達1800度的超高度近視。

中低度近視的驚喜選擇:晶體植入的優勢被低估
傳統認知中,激光手術被視為中低度近視(<600度)的“首選方案”,但鄭廣瑛院長提醒,在眼部條件和經濟能力滿足的基礎上,ICL/龍晶可為中低度患者帶來顯著益處:
突破角膜限制:對于角膜過薄(<480μm)或曲率異常(如圓錐角膜傾向)的患者,激光手術不可行,ICL/龍晶提供“救命稻草”。
降低干眼風險:激光手術需切削角膜上皮或基質層,可能加重干眼癥狀;ICL/龍晶不接觸角膜表面,術后干眼發生率更低,適合眼表敏感或長期使用電子設備的人群。
提升視覺質量:晶體植入保留角膜結構,夜間視力和對比敏感度更穩定。鄭廣瑛院長指出,這對于高視覺精度職業(如司機、設計師)尤為重要。
可逆性與靈活性:ICL/龍晶晶體可終身使用,也可隨時取出(如未來出現更先進技術或眼部疾病),滿足患者“留有余地”的心理需求。
高度近視的靈活路徑:激光手術仍具競爭力
盡管晶體植入在矯正范圍和視覺質量上優勢突出,鄭廣瑛院長也指出,高度近視(>600度)若角膜厚度足夠且度數≤1200度,激光手術(如半飛秒)仍是可行選項。
技術成熟與恢復快:激光手術發展數十年,安全性高,術后1-3天視力穩定,適合工作節奏快的人群。
經濟實惠:費用僅為晶體植入的1/2-1/3,對預算有限的患者更友好。
限定職業的唯一選擇:如參軍、報考軍警類院校只能選擇激光手術,不接受晶體植入手術。

“近視矯正不是單選題,而是基于科學數據的綜合題。”鄭廣瑛院長表示,“在條件允許時,晶體植入的寬廣矯正范圍和卓越視覺質量,使其成為越來越多患者的優先選項。但核心永遠是:讓眼睛說話,而不是度數。”
鄭州中視眼科醫院配備國際先進的檢查設備,通過術前精密檢查,對每位患者進行全方位評估,綜合考慮患者的眼部指標、度數范圍、職業職業特點、視覺質量要求、經濟預算等因素,為患者定制最安全、最適合的手術方案。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