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
心臟是人體最“勤奮”的器官。雖然只有拳頭大小,但它自胚胎時起就開始跳動。當一個人年齡增長到70歲時,心臟已跳動25億次。心臟將血液泵出,經血管供應身體各部的氧氣和營養需要。
9月29日是第25個“世界心臟日”,主題是“律動不息”。
心臟作為心血管系統的“發動機”,其有力而節律性地跳動,保證了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工作,也保障了全身各處組織器官得以獲取養分供應。心血管系統所承擔的生理功能如此關鍵,對其健康維護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
1.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頭號殺手”
心血管疾病是一個廣義的名稱,涉及影響心臟或血管健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周圍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據估計,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數量已達3.3億。并且,這個龐大的數字仍在持續增長。
心血管疾病不僅患者數量眾多,且危害嚴重。
在威脅生命健康的眾多疾病中,心血管疾病是排在第一位的“頭號殺手”,每年導致超過2050萬人死亡,其奪去的生命比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加起來還要多。在這些死亡中,五分之四以上是由于心臟病發作和腦卒中造成的,三分之一的死亡發生在70歲以下的成年人中。
可見,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危害不容小覷。
2.一些行為習慣暗藏心血管疾病風險
許多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關。有些因素是不可改變的,例如家族史。而其他一些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可以通過優化生活方式和獲得治療來改善。積極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第一步,就是識別自身所存在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行為危險因素包括:
不健康飲食習慣、
缺乏身體活動、
吸煙以及有害飲酒。
這些行為危險因素可以使血壓、血糖、血脂水平更容易升高,并加劇超重肥胖的發生。“三高”以及超重肥胖,可以視為造成心血管疾病發生的“中間危險因素”。例如,如果長期處在肥胖狀態,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顯著增加,有17%的心血管疾病死亡與肥胖有關。
而且,這些“中間危險因素”可以在醫療機構或家中進行測量,反映疾病風險,做出健康警示,幫助激勵踐行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管理體重、戒煙限酒的健康生活方式,積極改善“中間危險因素”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預防過早死亡。
3.優化生活方式選擇,保護心血管健康
約80%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最重要的預防途徑是健康的飲食習慣、適量的身體活動、避免吸煙以及掌握自己的健康指標。
健康飲食,重在均衡
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對維持心臟和血管功能至關重要,不僅幫助獲取必需的營養物質,還能降低疾病風險。這在兒童青少年尤為關鍵,因為這種飲食習慣將在更長的時間內對他們產生影響。
保證足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還可以選擇全谷物食物、瘦肉、魚類、堅果等。
限制鹽、糖、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加工食品通常油鹽糖含量都很高,也應少吃。足量飲水,盡量避免飲酒。
規律運動,安全第一
讓規律的身體活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降低疾病風險的同時還能幫助控制體重,減輕壓力。運動應以安全為前提,已有基礎疾病應先就運動安全咨詢醫生。
每天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隔日進行2~3次抗阻運動。
抓住任何能運動的機會,比如日常走樓梯而不使用電梯,提前一站下車步行等。
遠離煙草,及二手煙
煙草使用和二手煙暴露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任何形式的煙草使用都是有害的,包括電子煙。暴露于二手煙環境同樣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對于吸煙者,戒煙可以在一年之內將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減半。
對于非吸煙者,需要避免處在二手煙的環境中。
掌握指標,盡早干預
定期檢查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掌握自己的健康指標也很關鍵。
高血壓、高血糖和血脂異常都是心臟病及腦卒中發作的危險因素。
若指標異常,應及時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加以改善,必要時遵醫囑進行治療。
參考:
[1]World Heart Federation. Understanding CVD. https://world-heart-federation.org/world-heart-day/understanding-cvd/
[2]World Heart Federation. Prevention. https://world-heart-federation.org/what-we-do/prevention/
來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