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些社交App,關于暴食和催吐的討論已經存在多年,參與者以有身材焦慮的12-25歲青少年,尤其是14-18歲的少女為主。相比前幾年,如今“暴食催吐是厭食癥”“是不正常的精神疾病”等觀念被越來越多人了解。許多有過暴食催吐經歷的年輕人轉向了康復經驗分享和預防科普,用文字或圖畫記錄飲食和感受。從這些內容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條非常困難、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漫長道路。
除了康復記錄和預防科普,還有相關帖子呈現出一種矛盾:網友一邊在開頭寫上“正常人勿入”“催吐不好不要學”,一邊分享“下管”的經驗、“打底食物”和“安全食物”有哪些,出售催吐管的店家也依然存在。記者采訪了多名正在努力戒斷暴食催吐的年輕人,以及營養和心理科醫生,一起來了解暴食催吐人群面臨的情境、致病機制,以及如何做能幫他們走出泥潭。
暴食、催吐、依賴、成癮……被破壞的消化功能
10月,許多家庭的茶幾上被月餅和水果占據著。16歲的陜西女孩杜清最喜歡吃流心奶黃、芝士椰蓉月餅,10月7日,杜清一下午不知不覺連續吃了5個月餅,隨后她又吃了魚豆腐、香辣鍋巴,然后就感到胃沉甸甸、火辣辣的。“吃著吃著就很想哭,可是特別饞的時候也會哭,到底什么時候才能不哭呢?”杜清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吃了一個多小時后,杜清意識到,暴食來得太過強烈,自己沒有“打底”(吃一些不易消化且有標志性的食物以便隨后催吐)。慌張片刻,她還是決定先吐一下試試。她已經一周沒有碰過催吐的軟硅膠管,下定決心戒除催吐,爸媽也比較嚴格地盯著她。但她依然不受控地保持著“怎樣好吐”的思維。
江蘇的何可可也在戒除催吐的過程中。國慶中秋假期她留在大學沒有回家,好幾天僅吃柚子過活。8日晚,她懷著“獎勵一下自己”的念頭,吃了一個漢堡,心里的不適始終無法抹去,胃也脹得難受。猶豫之下,她吃了催吐藥。吐完,她發現早上九點吃的柚子還沒有被消化掉。“我的消化功能已經完全被毀了。”何可可說。
柚子對于許多有厭食癥的人來說是一種“安全食物”,熱量低,頂飽,一斤不到200大卡。上海的高中生李小雨也這樣吃過,但是柚子會和精神類藥物產生化學反應,會異常增高血藥濃度,正在吃抗抑郁癥藥物的李小雨身體出現過異常,不得不停止食用。現在,她身高1.53米,體重只有26公斤。被學校和家長發現催吐后,李小雨開始接受住院治療。
“反復嘔吐時,唾液腺會代償性肥大,導致臉部腫大;經常嘔吐,胃酸反復沖刷牙齒,會腐蝕牙釉質,導致牙齒敏感、變色、被蛀、碎裂。”中日友好醫院營養科住院醫師樂知音說。嘔吐時胃酸反流會灼傷食管和胃黏膜,引起食管炎、胃炎、食管潰瘍、胃潰瘍,劇烈嘔吐還可導致食道撕裂,甚至引發大出血,長期的刺激會增加食管癌發病風險;嘔吐時嘔吐物可能被誤吸入氣管和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催吐管、甜瓜蒂片傷害幾何
許多像杜清、何可可一樣想要戒吐的人,也會在網上記錄自己每天的動態。“經常吐的話,會發現吐得越來越容易,但是一定要忍住,不要隨便吐,吐得容易是因為食道和胃連接的賁門松了,松動就會反流,還會導致咽炎,食道癌。”杜清記得,一個分享經驗的網友這樣和她說過。
而對于一些在開頭掛上“暴食催吐是病正常人不要學”但又在交流暴食催吐“技巧”的帖子,李小雨表示,許多催吐的網友確實已經意識到這是病了,“但這不是說戒就能戒的,我們討論的時候不希望別人突然來說教我們”。
在這些帖子里,偶爾能看到售賣催吐管的店家。催吐管的照片被添加上粉紅的、可愛的貼紙,加上可愛的濾鏡,并且還有各種型號。這些賬號還會發布各種“科普”內容:新手如何入門用管催吐?怎么選管?最難吐和最好吐的家常菜分別是什么?夏日版、冬日版最適合的“打底”食物和最好吐的食物推薦等。
除了催吐管,甜瓜蒂片也是暴食催吐人群的新寵。這種商家聲稱由甜瓜蒂制成的片劑在一般的購物平臺上就能買到,包裝簡陋,功能和藥理語焉不詳,隱晦簡短,只說著“純農產品”“暴食補救”等字樣。記者看到有買家評價:“好用,上吐下瀉兩天兩夜,差點掛了,瘦了4斤。”
“甜瓜蒂催吐的原理是甜瓜蒂中的葫蘆素B和甜瓜蒂毒素,它們都屬于催吐性苦味物質。一方面它們強烈刺激胃黏膜的感受器,通過神經反射引起惡心和嘔吐;當劑量較大時,這些毒素也可能被吸收進入血液,直接刺激大腦的催吐化學感受區,從而引發中樞性的嘔吐。”樂知音解釋。
甜瓜蒂片在引起人體嘔吐反應的同時,很大程度上也在損害人體:首先是對胃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多次使用可導致消化道損傷,如胃潰瘍,甚至引發消化道出血;其次是劇烈的嘔吐會導致體內鉀、鈉、氯等電解質大量丟失,尤其是容易發生低鉀血癥,嚴重時會誘發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和心臟驟停;甜瓜蒂片本身有毒性,催吐服用過量可能導致嚴重的中毒反應,不僅嘔吐腹瀉,還可能引起劇烈腹痛、脫水、電解質紊亂,嚴重時可導致循環衰竭和神經系統損傷,危及生命。
樂知音表示,商家將甜瓜蒂片宣傳為“藥食同源”是極其錯誤和危險的。它并非普通食品,其藥用成分具有明確毒性,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極其謹慎地使用。商家誘導青少年使用,無異于讓他們“服毒”。
用甜瓜蒂片的人較少,其中求助帖比較多。何可可在最初也因為不良反應發過求助帖,有人回復她:上吐下瀉都是正常的,頭暈惡心也是正常的。“其實這癥狀根本不正常!吃藥本身就不正常,現在想想非常荒謬。”何可可說。
大腦與胃、家長與孩子,都需要聯合行動
暴食催吐人群存在哪些心理機制?記者請教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陳超。
“厭食癥的發病年齡比較小,高發年齡是13-19歲。”陳超表示,但這些孩子一旦進入病態,會想方設法隱瞞父母。所以到就醫這一步時,很多患者的體重指數(BMI)已經非常低了,只有13甚至12。作為父母,要及時發現跡象,盡早干預。孩子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他們非常依賴父母的幫助。
陳超列舉了一些家長應當注意的、厭食癥的特征。
第一,孩子吃東西特別挑。會流露出“這東西不健康”“這東西不安全”“這東西不干凈”的想法,會對食物進行非常嚴格的區分。第二,孩子吃幾口飯就飽了,并表示肚子脹。一般正常人如果吃一點就吃飽了,會擔心胃是不是出問題了,但是這些孩子一點兒也不擔心。第三,他們會躲起來,不和家人一起吃飯,會有吃完飯馬上去廁所的行為,有如廁、嘔吐、流水的聲音,這些跡象家長需要高度關注。
這類孩子還會有藏食的行為。“有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床底下藏了很多食物——孩子不想吃東西,怕被父母發現,就把食物給藏起來了。”陳超說。
最明顯、肉眼可見的就是體重,青少年每年都有體測,體重指數有一個閾值,家長要關注孩子的體重指數有沒有在合理的區間范圍之內;其次,需要縱向對比,看有沒有體重急劇下降的情況,嚴重時必須及時就醫。
在家自我管理的暴食催吐戒斷期孩子的家長,要從正規醫療機構學習科普知識。“對暴食催吐的孩子應當以陪伴、鼓勵保持孩子不去吐為主。如果孩子已經吐了,作為父母,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調一杯生理鹽水,給孩子口服補液鹽,或者遞個毛巾擦擦嘴。事后的指責和斥罵對于真正解決問題是沒有幫助的。”陳超說。
預防暴食催吐的具體方法有許多,底層邏輯是看清其發生機制,尋求安全健康的功能替代,陳超說:“人們在空虛、無聊、焦慮、緊張、壓力大的時候容易出現暴食催吐。”他特別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建立愉快事件清單:“這個清單里的事情,可大可小,只要是能平復心情、獲得正面情緒的事件都可以,比如喝茶,曬太陽、看云朵,或者去一家喜歡的書店。每當有情緒不良的苗頭時,先去做一兩件這樣的事,多次以后,用暴食去填補情緒‘黑洞’的機制就會被削弱,暴食不會成為第一反應,或者是唯一反應。”
有效對抗暴食催吐
對抗暴食催吐行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可以定目標,分等級完成。“比如說暴食嘔吐,現在是一天一次,那如果能改成一周3次,還能控制住,就實現了第一個階段的目標,可以給自己一些獎勵。然后繼續逐漸削減暴食催吐次數,給自己增加成就感。”陳超說。
做飲食記錄也是應對飲食模式紊亂的重要手段。“每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可以拍照記錄做成照片墻,之后患者會發現在某個環節更容易出現暴食情況,可以針對性地去做一些干預工作。”陳超說。
樂知音也表示,對于想要戒除暴食催吐,恢復正常飲食結構的人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重建飲食節律,在3次正餐之間增加2-3次健康的小加餐,來打破長時間節食導致的極度饑餓感(這是暴食的一大主要誘因)。二是定時定量進食,即使不餓,到點也要吃一點,這有助于重新設定身體的饑餓-飽腹信號。三是選擇溫和、易消化的食物,初期選擇軟、爛、溫的食物,減少對受損胃腸道的刺激,如山藥粥、南瓜糊、蒸蛋羹、軟爛的面條、土豆泥、香蕉泥、蘋果泥等。四是由于長期暴食催吐,患者很可能存在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可就醫檢查,確定有無維生素和電解質缺乏,在醫生指導下補充,不建議自行亂用,以免過量。對于難以通過進食食物獲取足夠蛋白質的青少年,可以在醫生指導和監測下口服蛋白粉作為優質蛋白質補充。
“暴食沖動其實也是一種情緒風暴。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調整呼吸的方式,吸氣5秒,中間停頓6秒,然后再用7秒呼出去,把沖動的勁兒渡過去;或者用冷水敷面。”陳超提到,“還有一個比較極端的方式”,是增加運動量(但前提是患者不是厭食癥,體質很差再過度運動很危險),比如爬樓梯,爬到比較高的樓層,然后坐電梯下來,這樣重復進行,消耗體力,壓制沖動。其他有效方法,還包括約好朋友出來聊天,或者找醫生咨詢,尋求幫助。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