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在退休之前,不論做什么工作,必然都勤于思考,勤于行動,就是被動的也是腦手腳的并用,來完成各項任務。退休之后,這樣被動的要求沒有了,程式化的活動方式改變了,就需要主動地安排生活,主動安排自己依然“三勤”。
別太相信腦力不濟之說。人到中年以后,腦細胞由于凋亡而減少,但是仍有1/3的腦細胞儲備待用,何況近來研究發現腦細胞還有再生現象。因此,勤于動腦依然能學會用電腦、繪畫、書法、保健和寫文章,豐富老年生活。勤于動腦,有利于保持正常的思維狀態,也才能心胸開闊,性格爽朗。
懶于用手不是享受。人到老年,尤其是家務小勞、生活自理,應該伸把手、出點力。這樣既增進家庭生活情趣,又利于身體活動的協調。
步行的健身作用大家多有認識,步行是一項全身活動,增進全身健康,尤其是利于心臟活動,有利于減緩肌肉萎縮。勤于邁腳,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盡可能步子大一些,速度快一些,時間長一些,略甩雙臂地走。別把步行當做很隨意的散步和壓馬路。
“三勤”將有力地克服久坐的不良生活習慣。久坐,已經成為中老年人多種疾病的新的危險因素。
許多中老年人,或貪戀電視,久坐到“再見”;或迷戀上網,久坐長聊;或麻將上癮,日夜久坐。久坐成了生活中最占時間的行為習慣,老年人原本體力、精神都有了衰退,如果再患有某些慢性病,很容易懶散,遷就自己,不愿活動。
長時間久坐,至少從五個方面對健康不利,甚至招致疾病。
1、加大腰部負重,傷及椎間盤
人體上身的重量,大約占體重的60%。久坐時,就把這60%的體重都壓在腰椎和臀部上了。
人們在站立時,兩腿分攤了上身體重,大大減輕了腰部負重。人在行走時,兩腿輪換負重,而且一張一弛,也減輕了腰部負荷。
人體的脊柱,是由頸椎骨、胸椎骨、腰椎骨和骶椎骨相連構成的。在每兩節椎骨之間都有一個椎間盤,椎間盤里含有水分,又富有彈性,很像是一片片薄的彈簧夾在椎骨間,使大梁椎骨隨著人體活動前后、左右自如彎轉。
一天當中,人的椎間盤的厚度是有變化的。在床上平臥時,人體平攤,椎間盤不再受上身重力的擠壓,水分充盈進椎間盤內,此時老年人的每片椎間盤厚度增加0。5~1毫米;反之,在久坐時,受擠壓的椎間盤整體下沉、縮短、腰椎大梁也變直。
長期久坐還容易使腰椎間盤向后方突出,此時或導致退化,出現骨質增生,而且易患椎間盤突出癥。
(責任編輯:白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