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河北讀者張女士提供:冬季腸胃火旺,最典型的癥狀是口苦口干、大便干結。推薦給大家一款烏梅麥冬茶,做法是:取麥冬100克,烏梅30克,洗凈,烏梅用刀劃開后,與麥冬一同放入砂鍋中。加10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不斷熬煮,至爛熟后關火。將麥冬與烏梅撈出后,再用紗布過濾,放涼至40度左右時,按照喜好添一勺蜂蜜調味后即可飲用。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上方出自《外臺備要》卷第二十五引“必效方”。原方以麥冬與烏梅合用,主要用于痢疾兼瀉后“脫水”出現的口渴之癥。不過,根據藥效分析,本方治療心胃有火、傷津口渴、便結等證,也有一定療效。
本方中,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主要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功效,既能清養肺胃之陰,亦可泄心經之熱,多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腸燥便秘、津傷口渴、心煩失眠等證。烏梅味酸微澀,性平,其質潤斂澀,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等功效,可治肺虛久咳、久痢滑腸、虛熱消渴、膽道蛔蟲癥等。研究表明,烏梅具有抗氧化、除疲勞、助消化、清腸等作用。
烏梅含蘋果酸,還有助于將水分引入大腸而起通便效果。中醫有“酸甘化陰”之說,即烏梅之酸味與麥冬的甘味配合在一起,可以轉化為陰液,二味合用生津止渴效力顯著,陰液足則口干自消,也有助緩解大便干結。對于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或內傷常見的胃熱津傷之消渴,二味均可同用,效果佳。
另外, 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麥冬救陰以潤燥,二味合用,對于久瀉久利后出現傷陰或暴渴,也有不錯效果。方中加蜂蜜,既可降低烏梅之酸味,改善口感,還能清熱解毒、消炎止咳、潤腸通便,且有較強的殺菌功能。本方用于肺燥傷陰、胃火熾盛邪引起的口渴咽干、口苦口臭、皮膚干燥及大便秘結,當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