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豬養殖與屠宰行業面臨標準化缺失與供應鏈波動的當下,德康集團的一座智能工廠正悄然改寫行業規則。8月7日,位于眉山的四川德康通內斯食品有限公司,一場特殊的探廠活動正在上演。
來自全國頭部餐飲連鎖、食品加工企業的企業代表30余人與行業媒體走進這座位于西南地區的標桿工廠,見證了一塊豬肉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程數字化管控。這里不僅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生豬屠宰基地之一,更是農牧食品行業"全鏈智控"理念的實踐典范。


數據顯示,我國年生豬出欄量超過7億頭,但行業長期面臨三大痛點:養殖標準不統一、屠宰環節品控差異大、供應鏈溯源能力弱。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關注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德康集團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模式探索,為行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德康集團2024年的出欄生豬是878萬頭。
作為中國生豬及畜禽養殖與食品加工的上市企業,德康集團構建了覆蓋生豬養殖、屠宰、黃羽肉雞育種及飼料生產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達224.63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生豬板塊收入達182.72億元,同比增長49.1%,貢獻了總收入的81.3%。

“德康不只是在建一個工廠,而是在打造一個可復制的行業標準。”參觀的某餐飲企業家在探廠現場表示。在他看來,這座工廠標志著中國豬肉供應鏈的標準化、智能化水平邁上新臺階。


在這里,每只豬都有自己的身份證,那就是被植入耳標的芯片。這個芯片能追溯到每頭豬的產地、重量、產出等信息,并同步至云端數據庫,從而確保每一盒產品的安全。
“相當于給每頭豬裝上了健康手環,”德康工作人員現場解釋,“從養殖場的飼料配比、疫病監測,到屠宰時的胴體溫度、微生物殘留,所有數據不可篡改。”
這一技術的落地,直接擊中了行業痛點。一位四川的食品客戶坦言:“過去供應商提供的質檢報告只能看結果,現在德康把過程數據掰開揉碎了給我們看。”

事實也如此,以往行業內信息的不透明使得諸多餐飲企業、食品加工商在采購生豬及豬肉制品時總是心存顧慮,即便拿到了所謂的質檢報告,也難以真正知曉產品背后的養殖、屠宰等環節是否規范可靠。
而德康集團憑借這一技術,打破了這種信息壁壘,讓合作方能夠清晰地掌握每一頭豬從出生到走向市場的全生命周期歷程,極大地增強了合作方對德康產品的信任度。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聽到一種聲音:“你看以前殺個豬,需要那么多人,費好大勁。看看德康這個生產線,也太快了。”
據了解,四川德康通內斯食品有限公司采用了原版德國生產工藝,配備年屠宰生豬200萬頭的進口自動化生產線和一條四川產能最大最先進的年分割白條100萬頭的進口智能化生產線,是目前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全產業鏈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源自德國的工藝技術,為生產線奠定了國際一流的基礎。但德康并未止步于“全盤引進”,而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針對中國生豬品種特性、消費習慣及養殖環境,進行了深度的本土化改造。

在這里,屠宰關鍵設備由丹麥福瑞珂公司進口,設計屠宰車速650頭/小時,主要有全自動趕豬通道、二氧化碳致暈機、自動連續打毛機、感應式高溫滅菌燎毛爐、自動開胸刨腹機、自動預剪豬頭機、自動劈半斧、超聲波測膘儀等。
“這不是簡單的設備堆砌,而是工藝哲學的碰撞”,有行業人士直言:“今天在德康,我終于知道,每頭豬可以制造出185種產品,太厲害了”。


在探廠交流會上,德康集團管理層詳細闡述了企業的戰略布局,展現出其長遠的發展眼光與宏大的產業規劃。
通過向上游延伸至種豬繁育,向下游拓展至終端零售,德康集團構建了完整的生豬產業生態圈,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全流程把控,有效降低了供應鏈風險,提高了產業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通過 “公司 + 家庭農場” 模式,德康集團不僅促進了農民增收,還實現了企業與農戶的雙贏,踐行“擦亮農業金字招牌,推進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職責。
技術創新方面,德康也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開發更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高品質豬肉產品。“像關注子女一樣關注產品質量,像關注生命一樣關注客戶價值”,通過不斷創新,滿足客戶和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德康集團的這座智能工廠,為生豬養殖與屠宰行業帶來了深刻啟示,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標準化是品質的基礎:德康集團通過建立嚴格的生產標準與品控體系,從種豬繁育到生豬養殖,再到屠宰加工,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可循,為行業樹立了標桿,讓品質有了堅實的保障。

數字化是保障的關鍵:芯片全程追溯、生產數據實時監控等數字化手段的應用,讓食品安全真正看得見、摸得著。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確保了食品安全,增強了客戶和消費者的信任。
產業鏈整合是發展方向:德康集團通過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實現了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發展,有效應對了市場波動,提高了抗風險能力。這種模式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益借鑒,未來,產業鏈整合將成為生豬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第一食品資訊看來,這場探廠活動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中國農業的深層變革。德康用實踐證明,傳統農牧業完全可以完成從成本競爭到價值創造的躍遷。對于萬億級的食品供應鏈市場而言,德康模式或許預示著下一個十年的競爭主戰場——誰能用工業思維重構農業價值鏈,誰就能掌握行業話語權。
正如活動結束時一位嘉賓在朋友圈寫道:“今天看到的不僅是工廠,而是一座建在豬肉上的‘數字王國’。”未來,德康將繼續探索中國肉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