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亞毫米極精度下的生命奇跡
遼寧撫順,撫礦總醫院,8月的晨光穿過重新整合的腫瘤中心走廊。
馮雷技師正在進行射波刀的亞毫米校準,控制屏上記錄著五月底的奇跡:24個緊貼腦干的轉移瘤在5次治療中被精準消融,86歲的王阿姨重獲行走能力。
此時,作為腫瘤中心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深部熱療儀也正發出低沉的運行聲;56歲的李先生頸部如蛋黃大小的腫瘤包塊,在聯合第五周期化療后,病灶已明顯縮小。
“之前的放療科,曾經創造多個奇跡,”楊巖主任啟動多學科會診系統,“整合后的腫瘤中心,加強體系化作戰,更為復雜病痛提供確定性答案。”

第一部分:技術破局——高端設備矩陣,構筑精準防線
硬核技術集群,改寫治療規則
“射波刀的亞毫米精度,讓高風險腦轉移瘤治療從傳統的30次壓縮到僅需5次。”楊巖主任指著屏幕上的治療對比圖解釋。這臺撫順目前唯一的射波刀,能在呼吸起伏中以小于發絲直徑的誤差鎖定移動靶點。
而另一場“溫和攻堅”也在同步進行:第七代深部熱療儀通過精準溫控,利用腫瘤組織散熱能力差的特性,在保護正常組織的同時,將熱能聚焦于病灶核心進行“無創消融”。
獨木不成林,更大的技術底氣,來自完整的高端設備矩陣:
• “無創手術刀”:兩臺高能直線加速器以及一臺射波刀實現360度環繞照射,對復雜腫瘤實施毫米級“雕刻”。
• “體內GPS”:四維CT定位機實時捕捉腫瘤動態邊界,為治療裝上“透視眼”。
• “腫瘤爆破組”:3D導航粒子植入系統將放射源精準埋入腫瘤核心。
• “綠色療法”:第七代深部熱療儀實現“無創抗腫瘤”,與放化療協同增效,顯著減輕患者痛苦。
近年來醫院在腫瘤治療方面投入巨大,構建起全國地級市醫院領先的腫瘤精準治療平臺。“這不是設備、部門、人員的簡單疊加,而是多兵種集團作戰的價值釋放。“院長李麗麗強調。
亞毫米的醫療精度背后,是醫者以心為尺的責任刻度。
第二部分:體系強鏈——"1+N"機制,鍛造系統戰力
三層架構鍛造系統戰力
在價值數億的高端設備矩陣前,青年醫生董奇觀的成長更具深意:從觀摩學習到運用射波刀技術治療患者,他歷經18個月嚴格的“理論-模擬-臨床”階梯式訓練。這源于其上級單位、紅色央企華潤健康推行的“1+N”人才培養機制——以楊巖主任等核心專家為“1”,輻射培養青年醫師群體“N”。
“單體技術優勢,必須轉化為可復制、可傳承的系統能力。”黨委書記張兵點明關鍵。作為華潤健康副總經理兼撫礦總醫院黨委書記,他主導將華潤集團先進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深度融入醫院運營。高端設備、先進技術與階梯化人才梯隊,這三層架構正在鍛造穩定、可持續的系統戰力。
協同效應正在顯現:
• 設備協同:新引進的深部熱療儀與放化療方案協同應用,有效提升了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
• 學科協同:整合后的腫瘤中心與普外科、胸外科、婦產科等兄弟學科緊密協作,合力攻克疑難復雜病例。
• 集團協同:背靠華潤健康旗下16家三級醫院、100多家醫療機構的龐大網絡,實現學科共建、技術共享與專家資源下沉,為醫院發展提供強大后盾與創新動能。
醫院體系化能力,是給患者最好的“醫療保險”;讓先進技術,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賦能,才是國企辦醫的深層競爭力所在。
第三部分:公益初心——技術賦能的生存答卷
紅色央企的使命擔當
“國企醫院必須成為守護區域人民健康的‘壓艙石’。”張兵書記指出。這一定位與國務院國資委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的《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中強調的“堅持公益性根本定位,提升疑難重癥救治能力”要求高度契合。
技術賦能的六維突破:
突破高齡治療禁區: 射波刀不用開刀、不用麻醉,成功為86歲高齡、伴有24個腦轉移瘤的王阿姨治療,改寫了傳統放療的年齡限制。
關鍵病種生存率提升: 得益于三維后裝治療機等精準技術,宮頸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90%,達到區域領先水平。
治療周期革命性縮短:射波刀技術將腦部腫瘤等病種的傳統30次療程壓縮至僅需5次,大幅降低患者負擔。
綠色療法降低痛苦: 深部熱療儀開展“無創抗腫瘤”,與放化療協同增效,大幅降低治療副作用,提升患者舒適度。
切實減輕醫療負擔: 射波刀在全身實體腫瘤的治療上可以達到傳統手術+化療的效果,并且不住院、不流血、不麻醉,無創。醫保報銷比例接近70%,價格更便宜。
突破耐受極限,開辟生命通途:深部熱療為超高齡患者創造治療可能。94歲的劉先生頰部鱗癌復發后,經單純熱療使腫瘤顯著縮小,最終成功手術。這項“綠色攻堅”正在改寫疑難病例的治療規則。
作為綜合性三甲醫院,整合后的腫瘤中心正在重新定義區域醫療標準。“我們追求的不僅是技術指標,”李麗麗院長展示隨訪報告,“更是患者生存質量和尊嚴的雙重提升。”
當醫療真正回歸“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本質,尖端技術方能兌現其對生命最莊重的諾言。
結尾:體系之光,點亮希望之路
夕陽的余暉掠過患者致謝的錦旗,溫柔地映照著始創于1907年的院區銘石。跨越118載春秋,從救治煤礦創傷的初心,到如今踐行紅色央企醫院的使命,這家根植于黑土地的醫院,始終與人民健康福祉緊密相連。
“那些讓我們篤定前行的力量,源自對時代最深入的洞察。”華潤王祥明董事長的新年賀詞在此刻回響。當射波刀的精準“冷光”、直線加速器的穩定運轉、深部熱療儀釋放的“生命熱能”與一面面錦旗的赤誠交相輝映,一幅展現國企辦醫改革成效的“撫順答卷”已然清晰呈現:
不依賴孤立的奇跡或單打獨斗的英雄,唯有由精密設備矩陣、階梯化人才梯隊、無縫跨學科協作與強大集團化賦能所共同凝聚的“體系之光”,才能為每一份與病魔抗爭的生命,注入切實而溫暖的希望。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