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先進材料賦能未來醫療”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先進醫學工程大會(I-CAME2025)在上海松江召開。來自我國以及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韓國、巴基斯坦、匈牙利、德國、阿聯酋、芬蘭、荷蘭、印度、香港、澳門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220余名海內外專家,共同探討先進材料的醫學應用進展。

會議由先進纖維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食品藥品學院,以及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舉辦。會議共設置了25個前沿議題,涵蓋生物材料臨床前與臨床試驗、生物材料合成、組織再生與修復研究、組織再生支架制造、細胞生物學等領域。
會上,8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作大會特邀報告。美國麻省總醫院約瑟夫·瓦坎蒂(Joseph Vacanti)教授在線報告了完整器官制造及其最新研究進展。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黃天蔭(Wong Tien Yin)教授以人工智能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為題,介紹了該領域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上海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勝教授分享了骨再生材料的研究成果與臨床應用。新加坡國立大學余嚴軍(Hanry Yu)教授介紹了藥物開發中組織工程模型的構建研究。清華大學杜亞楠教授分享了組織纖維化的重建與調控研究。北京大學周曉華教授探討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醫療設備準確性評價研究。澳大利亞邁克爾·瓦格爾斯(Michael Wagels)教授分享了可降解植入物商品的產業化研究。張瑞興教授分享了他對亞洲醫療科技未來發展的新觀點。
在大會同期論壇上,深圳禮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戰略官陳小平女士分享了公司在骨科醫療器械供應鏈數字化管理領域的最新實踐。她表示:"面對骨科植入物與患者個體匹配的臨床需求,禮路醫療致力于通過數字化技術優化從產品選型到臨床使用的全流程服務。我們持續深化智能算法與供應鏈管理的融合應用,為骨科手術提供更精準、高效的器械供應解決方案。"
據介紹,由陳小平女士主導研發的《3D骨骼模型智能匹配與推薦系統》能夠基于患者影像數據快速生成精準的骨骼三維模型,提供精準的器械選型建議從而有效降低因型號偏差導致的術后并發癥風險。同時,陳小平的《臨床客制化骨科材料倉儲管理平臺》技術通過智能化質控管理,確保了骨科植入材料在流通環節的質量安全與合規性,為骨科植入材料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相關技術已在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龍華科技產業園項目中成功落地應用,據規劃,園區預計2030年承載邁瑞醫療集團供應鏈60%以上的產能,配合光明基地形成年產值超千億的雙輪驅動格局,助力深圳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合作不僅展現了陳小平女士研發成果的技術價值,也為深圳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本屆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全球醫學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更通過多學科、跨領域的深度對話,有效促進了先進材料技術與醫療產業的融合發展,為推動醫療科技創新、加強國際合作開辟了新的路徑,將對未來醫療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的進步產生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