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做客央視新聞直播特別節目《健康公開課 | 看見阿爾茨海默》,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吉訓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賈建平,以及北京大學教授胡泳、患者家庭代表等,共同探討阿爾茨海默病的現實挑戰與照護路徑,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共鳴。期間,海爾大健康產業盈康一生展示了其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體系化解決方案。

據了解,心腦健康是盈康一生重點關注和針對性研發解決方案的疾病之一,覆蓋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腦卒中、孤獨癥等多個腦疾病方向,逐步形成腦健康生態體系。
布局:深度探索多類腦部疾病
央視新聞的這次直播讓阿爾茲海默病更直觀的走進了大眾視野。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5》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患病人數已接近1700萬。
作為一種中樞神經退行性病變,目前阿爾茨海默病尚無治愈性療法。隨著患者總數的持續攀升,該疾病的早篩、治療及長期護理需求極為迫切,相關服務供給缺口突出。盈康一生正聯合科研、臨床、技術和服務等多方力量,通過開放協同的生態模式,構建阿爾茨海默病“早篩早診早治”的全鏈條醫療服務能力。其旗下的盈康一生徐涇鎮養護院則專注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醫療照護服務,針對輕中度患者,養老院內單獨設立“認知中心”,打造了多功能“記憶走廊”,劃分有認知訓練、感官療法、運動療法等專區,通過結構化活動延緩病程進展;中重度患者通常伴有基礎疾病,由護理院負責,側重藥物治療、專業護理、生活照護、功能康復及中醫理療等延緩病情,提高生活質量。除了專業醫療,養護院還注重情感陪伴,創新推行“醫護患協同共管”模式,鼓勵家屬參與照護過程,形成家庭與機構協同合作的照護聯盟。
帕金森病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第二大常見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目前,盈康一生正推動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的臨床創新應用,術前通過AI風險預測模型進行篩查,術中配合MER監測和機器人輔助手術,術后借助可穿戴設備和AI評估預警異動,今年上半年,旗下山西盈康一生總醫院完成20余例腦起搏器植入術(DBS)。
腦卒中,是我國發病率第一、高致死率、高致殘率的疾病,目前行業廣泛認為治療性亞低溫是唯一能夠改善患者臨床預后的臨床治療方法,但傳統的治療方式仍存在明顯局限。面對患者的臨床需求,盈康一生與首都醫科大學團隊聯合研發的“血管內靶向溫度管理系統”工程化樣機在2024年首度亮相,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孤獨癥全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中國殘疾人普查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孤獨癥患者已超1300萬人,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過去主要靠行為干預治療,醫學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盈康一生聯合多家生態方共同發起“盈光啟星”計劃,力爭每年支持10項孤獨癥診療科創技術轉化,推動全國建設10個孤獨癥整合醫療示范中心,探索并實踐從科研突破到臨床驗證到產業轉化以及公益普惠的全鏈條。
攻堅:打通臨床轉化關鍵環節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有34億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影響著全球43%的人口。其中,腦重大疾病主要包括腦中風和腦血管疾病、老年癡呆和帕金森等退行性疾病、精神抑郁和焦慮等、睡眠神經疾病、癲癇等。腦疾病正在給家庭、社會造成了沉重負擔。
腦科學領域的攻堅可謂任重道遠,目前,各方科研人員投入巨大精力去挖掘腦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涌現。然而,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和能惠及千家萬戶的臨床應用之間,往往存著一條“轉化鴻溝”,許多研究卡在了從論文到產品的路上。
針對這一情況,神經病學專家、主要從事腦卒中防治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吉訓明曾表示,“醫學技術必須日新月異,我國可以深入調整并建立更高效的合作機制,讓企業資金更往前投,如此才不會讓醫生的創新智慧隨時間延長而縮水,同時保障創新產品持續迭代更新,趕上甚至超過歐美等發達國家。”
也正是基于這種情況,盈康一生牽頭發起成立“海醫匯”平臺,其使命是扮演“連接器”和“加速器”的角色,一端連接頂尖專家和他們的前沿發現,另一端對接臨床需求,中間則是產業轉化能力,共同推動關鍵技術的創新與轉化落地。
而上述提及的“血管內靶向溫度管理系統工程樣機”,即是這種模式的成果之一。此前,首都醫科大學團隊提出的動脈內靶向低溫腦保護新技術,被國際醫學界譽為“最有前景的腦保護方法”,可以對腦卒中的治療產生深遠影響,也被國家衛健委列為了“卒中防治適宜技術”。海醫匯與首都醫科大學聯合推進該技術的落地應用,未來,無數腦卒中患者有望受益。
腦疾病的防治早已被國際社會所重視。在直播中,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賈建平介紹,其團隊在3萬人群、20年隨訪中發現,阿爾茨海默病在癥狀出現前18年,血液里就已經能檢測到異常變化。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期來進行早診、早治,將有60%的患者能恢復到正常狀態;確診早期若能夠處理得當、合理用藥,就能夠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
而這也是盈康一生布局的初心。瞄準患者的痛點和需求,海醫匯平臺聯合了科研、臨床、技術和服務等多方力量,匯聚國內頂尖專家及其前沿發現,精準對接產業界的工程化能力和臨床需求,推動無創早篩、AI輔助診斷、腦機接口、機器人等關鍵技術的創新與轉化落地,力爭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以惠及更多患者及家庭。
盡管腦部疾病預防、治療等多個流程仍然存在眾多問題,但令人欣慰的是,隨著人們對大腦健康和腦疾病治療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以及相關支持政策的落地、資金的投入和技術的發展,可以期待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包括海爾盈康一生在內的眾多力量,或將給出腦疾病難題的“最終答案”。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