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尤其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更為普遍。有效控制高血壓,對于延緩腎功能惡化、減少心腦血管事件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腹膜透析患者高血壓的發病機制
腹膜透析(PD)患者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復雜,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
1. 容量負荷過重:隨著殘余腎功能減退或喪失,水鈉排出能力減弱,加之腹膜超濾功能下降,易引發水鈉潴留和容量依賴性高血壓。
2.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激活:腹膜透析通過透析排鈉排水,有時并不能有效降低血壓,反而容易加重高血壓,由于低血容量有道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引起血管收縮而導致高血壓。
3. 其他因素: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貧血、營養不良,也可能參與高血壓的發生發展。
二、高血壓的評估與個體化目標
1. 血壓監測:PD患者需定期進行家庭血壓監測和動態血壓監測,避免“白大衣高血壓”或隱匿性高血壓的漏診。推薦每日早晚固定時間測量,記錄并隨訪是供醫生參考。
2.血壓控制:建議血壓控制目標為<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者需更嚴格。
三、管理策略
1. 限制水鹽攝入:低鹽低脂飲食。建議每日鈉鹽攝入量為3-6g,并合理限制水的攝入。
2. 生活方式調整:控制體重,避免體重過低或肥胖,減輕應激性血壓升高;戒煙、戒酒;在身體可耐受情況下適量運動;合理飲食,減少飽和脂肪酸及總脂肪攝入量。
3. 藥物治療:腹膜透析患者水鈉潴留會影響降壓藥的作用效果,則會聯合用藥控制血壓。常見降壓藥物有:呋塞米、纈沙坦、厄貝沙坦、貝那普利、氨氯地平、美托洛爾、沙庫巴曲纈沙坦等。根據腹膜透析患者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
4. 加強超濾:調整腹膜透析方案,增加高滲透析液交換次數,縮短腹膜透析液留腹時間等。
5. 如若持續性高血壓需要及時與腹膜透析中心聯系,通過降壓藥調節血壓。
PD患者高血壓管理是需要長期醫患配合的工作。通過容量控制、生活方式干預、合理用藥及透析充分性優化等多維度策略,才能真正實現血壓達標,護航患者長期生存質量。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