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區域均衡布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衛健委《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等精神,深入助力西安市醫療機構檢驗結果共享互認,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以下簡稱“西安醫檢”)扎實推進西安市檢驗結果匯聚共享平臺(以下簡稱 “檢驗平臺”)的接入與落地。
標準化建設與數據互通夯實基層醫療基礎
為突破基層醫療檢驗服務瓶頸,西安醫檢從 “能力提升” 與 “數據聯通” 雙維度協同發力。一方面,通過推動基層醫療機構檢驗科標準化建設,系統性提升基層檢驗服務能力 ——將基層檢驗項目平均數量從此前的不足50項提升至130余項。以核心實驗室為技術支撐,檢驗項目進一步拓展至1800余項,有效填補了基層檢驗項目不足的短板。

另一方面,依托自主研發的信息平臺,成功實現了區域內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檢驗數據與西安市檢驗平臺的實時對接,為全市范圍內檢驗報告互認提供了精準且穩定的數據支撐,搭建起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療體系間的信息橋梁。
直擊重復檢驗難題,釋放資源下沉價值
西安醫檢建設中面臨的問題之一,在于基層檢驗報告認可度低引發的患者重復檢驗現象。此前,基層醫療機構檢驗科普遍存在檢驗項目偏少、操作流程規范性及質量控制標準化水平不足等問題,導致其出具的檢驗報告難以獲得上級醫院認可。患者在轉診或復診過程中需重復接受同類檢查,既增加患者經濟、時間成本,還造成了醫療資源浪費。

作為西安市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的重要抓手之一,西安醫檢正通過兩大關鍵路徑破解上述痛點。
數據公信力下沉——依托檢驗數據實時對接與共享互認機制,推動基層醫療機構檢驗服務獲得上級醫療體系的認可,實質是將優質醫療服務的 “數據公信力” 下沉至基層,顯著提升基層檢驗報告的可信度。
服務同質化落地——通過數據互通打破基層與上級醫院間的信息壁壘,保障基層患者可享受與上級醫院同質化的檢驗結果認定服務,引導患者優先選擇基層醫療機構首診,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構建統一數據體系,保障安全互通
西安醫檢信息平臺建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不同基層醫療機構實驗室信息系統(LIS)的異構性突出、數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致使數據難以直接實現互聯互通。為突破這一技術壁壘,西安醫檢構建了 “統一標準+校驗保障+安全加密”的全流程數據處理體系。
制定統一標準——依據國家醫療數據標準及西安市衛健委相關管理規范,制定了覆蓋1800余項檢驗項目的統一數據元標準,建立異構數據與標準數據的映射字典,實現數據 “同源歸一”。
強化質量校驗——依托規則庫對轉換后的數據開展完整性、一致性雙重校驗,確保接入檢驗平臺的所有數據完全符合共享標準要求。
保障數據安全——嚴格采用國家信息安全標準規定的加密技術方法,保障檢驗數據傳輸全流程的安全與隱私保護。

截至目前,按照西安市衛健委的部署要求,已完成十余家基層醫療機構的檢驗數據的互聯互通,累計上傳及共享的檢驗報告已達四萬余份,檢驗結果互認機制初步顯現實效。
未來,西安醫檢信息化建設將逐步擴大互認系統接入的醫療機構范圍,最終實現全域接入覆蓋;并將進一步增加檢驗結果互認數量,擴大互認項目覆蓋范圍,滿足基層醫療機構多樣的診療需求;還將持續推進與國家傳染病信息平臺的數據上報對接,同步規劃構建區域疾病監測預警系統,進一步提升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
是西安市政府決定由西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作為項目法人和實施機構,采用BOT模式投資建設的大型民生項目。
中心按國際標準在西咸新區建成1個可開展3000余項醫學檢驗項目的核心實驗室、與15家醫院檢驗科升級建設15個區域中心智慧化實驗室、規范化提升45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檢驗科為社區衛生中心實驗室。
中心的建成,除顯著提升了區域內醫療機構的診療服務能力,還有效地降低了財政在醫院檢驗科建設上的重復投入。通過統一的質量管理體系,推動了檢驗結果互認。在降低醫保開支的同時,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好的醫療體驗。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