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南昌愛爾眼科醫院視光及小兒眼病科再度迎來重磅專家 —— 廣州中山眼科中心醫院斜弱視專科主任余新平。此次余教授受邀來院主刀手術,為眾多眼疾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14 歲的間歇性外斜視患者小宋便是其中之一。

小宋在 4 年前發現自己的眼睛存在向外偏斜的情況,這一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影響到他的生活與學習,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尋求余新平教授的幫助。
接診后,余教授對小宋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眼部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小宋右眼裸眼視力為 0.4,佩戴 - 1.25DS/-0.75DC×170° 的眼鏡后,矯正視力可達到 1.0;左眼裸眼視力僅 0.15,戴鏡 - 3.75DS/-0.25DC×175° 時,矯正視力同樣能達到 1.0。在 33cm 看近及 5m 看遠時,小宋的眼位均向外偏斜 40 三棱鏡度,但可控制至正位。不過,其雙眼的二級、三級視功能已經遭到破壞。綜合各項檢查結果,余教授確診小宋為間歇性外斜視、雙眼屈光不正。

在完善術前檢查及相關準備工作后,余新平教授為小宋量身定制了手術方案,并順利為其實施了斜視矯正術。手術中,余教授為小宋進行了左眼外直肌后徙 6mm、左眼內直肌縮短 6mm 的操作,整個手術過程十分順利,達到了預期效果。
術后,小宋的眼位已經恢復正常,經過一段時間的雙眼視功能訓練,他的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正在逐步恢復,這讓小宋和家人都倍感欣慰。
余新平教授介紹,間歇性外斜視是外斜視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外斜視的 40% 以上。根據視遠、視近斜視度的不同,臨床可分為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分開過強型、假性分開過強型。而小宋的視近斜視度和視遠斜視度相等,屬于間歇性外斜視當中的基本型。
余教授進一步解釋,間歇性外斜視患者在早期,視遠時會出現間歇性外斜視,視近時眼位和雙眼視功能則保持正常。但隨著疾病的發展,尤其在生病、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處于明亮光線環境下以及融合功能遭到破壞時,就很容易出現外斜視。而且,外斜視出現的持續時間和頻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視近時也會表現出外斜視。到了后期,可能會發展為恒定性外斜視,進而導致雙眼單視功能喪失,還可能伴有視疲勞、閱讀困難、視物模糊、頭痛等癥狀。
針對間歇性外斜視的治療,余教授建議,確診后應定期檢查斜視角度以及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在未形成顯性外斜、雙眼單視功能尚未全部喪失前盡早進行手術矯正。當斜視角超過 15°,顯斜出現的時間過長和頻率過高,并影響到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時,提倡早期手術。
此次余新平教授在南昌愛爾眼科醫院的診療工作,不僅成功幫助小宋擺脫了間歇性外斜視的困擾,更體現了醫院在眼疾診療領域的專業實力和引進優質醫療資源的決心。未來,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將繼續與更多權威專家攜手,為廣大眼疾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服務,守護大家的清晰 “視” 界。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