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說過的話、拿起的東西轉頭就忘,身邊的親人也慢慢變成了陌生人,逐漸失去自理能力……阿爾茨海默病如同一塊悄然擦去記憶的橡皮,讓我國近1700萬老人與家庭陷入困境。
9月21日,是第32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央視新聞推出健康公開課《看見阿爾茨海默》,節目邀請了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中國工程院院士吉訓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賈建平,以及北京大學教授胡泳、患者家庭代表等,共同探討阿爾茨海默病的現實挑戰與未來希望,呼吁社會更多關注與理解。

防線前置:以“三早”生態搶占干預黃金窗口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病因復雜、嚴重智力致殘的神經變性疾病,其殘酷之處,在于“不可逆”的病程。目前尚無藥物能逆轉腦部損傷,這使得“預防重于治療”成為全球共識。
在現場直播中,賈建平教授介紹,其團隊在3萬人群、20年隨訪中發現,阿爾茨海默病在癥狀出現前18年,血液里就已經能檢測到異常變化。這一發現為早期干預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中國約3億老年人提供了在無癥狀期識別風險、把握最佳干預窗口的方法——早預防、早干預、全面管理。經研究驗證,如果能夠抓住黃金干預期,能使癡呆患病率降低60%以上。這也表明,阿爾茨海默病已不再只是一個醫學課題,更是一項長期的社會挑戰。
“很多網友問我,海爾為什么要關注阿爾茨海默?”周云杰在節目中說,他身邊的朋友、網友都在求助,這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痛點,“同時海爾布局大健康產業,很多年就關注了阿爾茨海默病,已經在布局包括早期篩查、藥物治療、康復護理等。我們希望更多人了解、關注這個疾病。”
作為海爾集團旗下大健康產業,盈康一生一直聚焦未被滿足的醫療健康需求,聯合科研、臨床、技術和服務等多方力量,正逐步構建阿爾茨海默以“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為核心的“三早”生態,讓健康服務真正系統化、人性化。
照護升維:從“醫療護理”到“全人尊嚴守護”
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90%以上依賴居家照護,但“專業知識不足、照護壓力繁重、情感支持缺失”的三重困境,卻讓多數家庭深陷疲憊。如何讓專業照護真正走進尋常家庭?如何讓患者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守住生命尊嚴?這不僅是照護技術的問題,更是對傳統照護理念的一次重構。
直播中,北京大學胡泳教授的觀點點明了照護的核心,不應只關注身體病癥,更要看見“完整的人”。“我比較主張把全人作為照護的對象,關注身體、心理、社會、健康,以及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多方面,如何能了解患者的家庭,真的理解患者的痛苦、聽從他們的意見,這種新型的照護模式我覺得是需要大力提倡的,換言之我們可能需要對傳統的醫學或者傳統的照護有一個顛覆性的認知。”
盈康一生上海徐涇養護院做的正是這件事。在院內,醫護不是“發號施令者”,而是“第一觀察者”,老人一個皺眉、一次指尖顫動,都被記錄、被解讀。家屬不是“被動簽收人”,而是“共同決策者”,病情變化、情緒起伏、回憶碎片,第一時間共享、共商。醫療級護理與人文關懷、心理支持被擰成一股繩,形成“聯合體”,打造“質量放心、服務暖心、環境舒心”的“三心”服務,為老人提供“比家更溫暖”的整體體驗,讓他們身有所醫、心有所歸、尊嚴被看見。

但院內只有幾百張床位,真正的“主戰場”在院外。于是,上海盈康護理院將服務從院內延伸至院外,深入社區與家庭。作為青浦區徐涇鎮“家床照護服務”首個承接單位,護理院為長期獨居、院外康復、認知障礙及高齡人群提供居家照護服務,照護師每日上門,為老人進行身體護理和心理疏導;評估師定制居家康養方案;護工和社工定期陪伴、測量指標……照護,不再是短暫的“任務式服務”,而是長達數年的“陪伴式守護”。
生態破局:打通科研轉化“最后一公里”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至今已有百余年,在醫學上正處于多路徑并行的探索階段。其復雜性決定了任何單一機構、單一學科都無法“單點爆破”,需要構建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
盈康一生敏銳捕捉到“醫工轉化”這一關鍵堵點,牽頭搭建醫工科技創新產業化平臺“海醫匯”,打通科研機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正如周云杰在直播中所說,“平臺一端連著前端科技成果,一端連著臨床需求,中間連著產業轉化能力,從而更好地開發出適應場景的好產品。”
海醫匯獨創“雙向連接”模式,既做“連接器”也做“加速器”,把實驗室里的突破性技術,無縫對接到病床邊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反過來又讓臨床痛點精準反哺科研方向。去年四月成立至今,海醫匯已鏈接全國30余家頂尖醫療科研機構、100多位院士專家,在高端儀器、心腦健康、罕見病等賽道同步推進10多項全球級突破性技術。
如今,這條“科研突破—臨床驗證—產業轉化—公益普惠”的閉環生態,正延伸至阿爾茨海默病領域,不僅加速創新成果落地,也確保最終產品真正符合患者與照護者的實際需求。
面向未來,海醫匯將繼續做大朋友圈,做強生態圈,攜手更多醫院、科研院所、創新企業與臨床專家,共建開放、協同、可持續的醫工科技創新共同體,讓前沿技術真正穿越“死亡谷”,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從構建阿爾茨海默“三早”體系,到深入家庭、撫慰心靈的溫暖照護,再到推動醫工融合的生態協同,盈康一生正在探索一條更有溫度、更可持續的認知關愛之路,讓創新成果融入千家萬戶,最終實現“天下人一生盈康”的愿景。
科技不僅是工具,更是守護生命尊嚴的力量。生態不僅是模式,更是承載人間希望的土壤。在這場與遺忘的漫長較量中,科技與人文并駕齊驅,正為無數家庭照亮前路,帶來新的溫暖與希望。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