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深入交流健康中國行動實施以來的創新經驗與成果,由人民健康主辦的2025人民健康大會于10月26日在北京舉辦。開幕式上,多位嘉賓圍繞AI賦能健康管理、老齡事業發展、適老化改造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同時,“2025健康中國創新實踐案例庫”上線,人民健康智能生態合作伙伴計劃啟動。

2025人民健康大會現場。
“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持續加大全民健身投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積極回應大眾對體育的新需求,助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丁東線上發言時說,通過持續擴大全民健身設施供給,聚焦解決“健身去哪兒”的實際難題;打造豐富的群眾性賽事活動,意在更好滿足多樣化的健身需求;培養、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助力增強基層健身服務能力。“同時聯合多方力量,運用內容科技創新,推出健身AI科普工具,拓展科學健身傳播形式,并通過開展以科學健身為主題的線下活動,有力推動了全民健身文化和科學理念的普及。”丁東還呼吁全社會營造重視、關心、支持群眾體育的濃厚氛圍,讓全民健身成為促進全民健康、引領社會新風尚的強大動力。
“應對人口老齡化是緊迫的民生任務,也是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居家養老符合我國文化傳統,99%老人愿意選擇居家養老,但受限于居家環境不適老,老年人居家養老生活質量普遍不高,潛藏著巨大的生活和健康風險。適老化改造設計正是解決居家環境不適老的核心關鍵,高水平的設計能夠讓老年人在家就可以體驗到安全、舒適和便利,居家適老化改造是關乎老年人生命健康和尊嚴幸福的重要工程。”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曉濤分享說,適老化改造與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水平,北京市發改委立足北京市老年人群實際需求,以高質量設計為引領,以場景打造和產品應用為關鍵抓手,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和產業提質增效。已在全市支持建設9個居家適老化改造公共樣板間,集聚“科普館、體驗館、工作站”等功能,方便老年人就近體驗,為設計師、適老化產品生產企業提供設計理念分享及產品展示交流的空間。推動以設計為牽引的居家適老化改造,帶動適老產業、發展銀發經濟是一項重要工作,北京市發改委也期待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同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實現民生福祉與產業發展雙提升,也進一步助力健康老齡化。
隨著《“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等政策相繼出臺,如何提升適老服務與居家生活品質成為社會熱點。在此背景下,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吳世民認為,當前銀發經濟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藍海,從智能輔具、康復設備到醫養結合、文化旅居,老齡產業邊界不斷拓展,為健康產業成長和規模擴大帶來助益。據吳世民介紹,中國老齡產業協會于2025年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布十項“居家適老化”改造系列標準,并計劃聚焦老年相關領域,“重點圍繞科技賦能拓展智慧康養場景、完善標準體系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促進供需對接激發銀發消費潛力、探索老年就業與志愿服務新模式等方面,全力推動老齡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健康中國創新實踐案例征集展示活動”的學術支持單位代表,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程振華認為,每年的案例征集維度都緊扣國家戰略部署和群眾健康需求變化,始終與時代同行,“自征集活動啟動以來,五年來累計征集的案例覆蓋到健康中國行動的各領域,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城鄉地區,系統梳理了各地各行業的健康創新實踐”。為更好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他提倡進一步堅持以預防為中心、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將健康融于政策體系中,并呼吁健康領域相關單位持續發揮專業作用,為推動健康中國行動譜寫新篇章貢獻智慧與力量。
“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不僅要消除老年人群在物理空間‘障礙’、科技應用‘鴻溝’、服務供給‘短板’,還應做好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工作。”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疾病與健康管理分會會長周生來表示,除臨床規范治療外,建議社會各界從健康風險篩查、中醫保健處方、睡眠管理處方、減壓與心理處方、飲食處方和運動處方六大非藥物處方入手,不斷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養,以預防重大疾病發生。還應進一步促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圍繞居家安全、起居活動、康復護理等核心需求開展設計和改造,提高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
為挖掘和總結各地區、各行業踐行健康中國行動的創新實踐及經驗,人民健康自2021年起已連續5年開展“健康中國創新實踐案例征集展示活動”。基于2025年案例征集成果,“2025健康中國創新實踐案例庫”在開幕式上正式上線。

“2025健康中國創新實踐案例庫”上線。
同時,為構建一個開放、協同、共贏的智能醫療健康服務新體系,人民健康還正式啟動“人民健康智能生態合作伙伴計劃”。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