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第五:習慣喝豆漿,而喜歡喝牛奶。為了互通有無,有時也把打好的豆漿與熱好的牛奶混合食用。這種混合方式常被某些熱衷“食物相克”的人士反對,但其實這種做法不但毫無害處,而且還因蛋白質互補提高了營養價值。不過,我們還是分開喝的時候多,不喜歡串味。
第六:剩余的豆漿可以做米飯。因為通常只有一個人喝豆漿,打一次豆漿夠我喝2頓(兩天早餐)。后來,學了一招,用剩余豆漿(代替水)做米飯。既給米飯增加了優質蛋白質,又變相地讓早餐不喝豆漿的兩位吃上了豆漿,而且口感也不錯(黏度略有增加),簡直是一舉數得。
第七:豆漿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中的水溶性有益成分,如水蘇糖、棉子糖、大豆異黃酮、大豆皂甙、卵磷脂等。不過,因為豆漿要過濾豆渣,所以損失了較多膳食纖維。要想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就得吃豆渣。過去,我母親的做法是炒豆渣吃,口感粗糙不佳。后來受“豆漿米飯”的啟發,干脆用豆渣做米飯。口感還不錯,缺點是其形狀與米粒不相配,有點兒難看,常被我兒子抗議。
第八:按照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建議,每天要吃30~50克大豆(干重)。每天早上喝300多毫升豆漿,大致只相當于建議量的一半。于是,還經常要吃一些豆腐、豆腐皮等大豆制品,以保證鈣的攝入(尤其是考慮到奶類攝入量較低的不利情況)。
(責任編輯:mo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