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山東等黃淮海地區受持續陰雨影響,累計降雨量較常年明顯偏多,導致玉米收割延遲、田間滯留時間增加,霉菌滋生風險隨之上升。“市場上的玉米會不會發霉?如何發現壞玉米?”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提問。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專家。
“玉米在潮濕環境中可能滋生多種霉菌,但它們并非都有害,且有毒霉菌的污染可通過專業手段有效控制。”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姚彥坡介紹,比如色二孢穗腐霉菌,它雖會導致玉米籽粒變色、品質下降,但不會產生毒素。部分黑孢菌、枝孢菌也屬于此類。
“值得注意的是,產毒霉菌的毒素產生需要特定條件,且并非所有感染霉菌的玉米都會毒素超標。”姚彥坡說。
針對網友“如何發現壞玉米”的提問,姚彥坡結合實踐經驗,分享了“看、聞、摸”三步法。
第一是看一看。正常玉米顆粒飽滿、顏色鮮亮,發霉玉米可能有霉斑,顏色發暗、發灰,甚至出現綠、黑、白等霉點,有的還會粘連在一起。第二是聞一聞。新鮮玉米有自然的谷物清香,發霉玉米會有霉味、酸味,甚至發苦的味道。第三是摸一摸。正常玉米干燥爽手,發霉玉米可能發黏,有的還會有粉末感。
“不過,大家不必過于擔心。當前黃淮海地區集中收割的玉米,大多屬于飼料用玉米,與日常公眾食用的鮮食玉米分屬不同品類。”姚彥坡進一步說,這些飼料用玉米在進入生產環節前,會經過多道檢測。只有符合標準的玉米,才能用于家禽家畜飼料生產,公眾無需因此恐慌。
“只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鮮食玉米,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姚彥坡表示,目前黃淮海地區正在加緊秋收,烘干設施全力運轉,霉變風險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