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慢性病和老年病高發,腦卒中、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威脅國民健康。我國已成為全球卒中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據《中國卒中報告2020(中文版)(1)》顯示:2019年我國新發卒中患者394萬例(年增量),卒中患者總數達到 2876萬例(年存量),卒中死亡人數219萬例。其中約70%的卒中患者在出院后遺留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導致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而在日本,60%的卒中患者通過科學、持續的康復訓練能夠恢復自理,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腦卒中已成為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要原因,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和高經濟負擔等“五高”特點。對于廣大卒中患者和家庭而言,居家康復治療的缺口,往往比急救更為漫長和艱難。如何讓持續的康復訓練真正走進每一位患者家庭,如何實現居家康復“不中斷”,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道思考題。

居家康復治療的結構性困境
過去十余年,我國醫療體系在救治環節取得了顯著進步,溶栓、取栓、重癥救治能力不斷提升。但在卒中全周期管理中,居家康復依然是最薄弱的一環。
一是服務鏈條斷裂。 許多患者在醫院急性期救治后,得到了一定周期康復治療,一旦出院回到家庭,便陷入“無人指導、無處康復”的困境,康復中斷直接導致肢體功能退步,病情加重。
二是資源分布不均。 我國康復資源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而基層社區康復點覆蓋有限。大量縣域、鄉鎮、社區居民無法享受到科學規范的居家康復訓練指導,形成“有需求、沒服務”的落差。
三是家庭負擔沉重。 康復需要長期訓練和照護,許多家庭主動康復意識薄弱,也缺少足夠時間與資金支持。尤其在農村和低收入群體中,康復可及性偏低。
四是信息化不足。 雖然“互聯網+醫療”已在診療環節廣泛應用,但康復領域的數字化探索仍處起步階段,缺乏成熟、標準化的遠程康復平臺。
這些現實問題,凸顯了康復服務體系亟需創新模式,一種能把“院內臨床康復延伸至居家”的遠程康復手段的推廣與應用,迫在眉睫。遠程居家康復必將成為康復醫療數字化的社會基礎,以實現覆蓋城鄉、惠及大眾的普惠康復。
康如飛開創遠程居家康復新模式
在國家大力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康如飛遠程居家康復平臺應勢而生。它不僅是簡單的線上康復工具,而是承載著打通居家康復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擔。平臺聚焦進入恢復期的腦卒疾病人群,將家庭康復場景作為切入點,賦能專業康復師把“院內康復方案”延續到居家,使患者繼續獲得科學規范的遠程居家康復服務,真正讓患者在“出院--回家”康復的關鍵轉折點上不斷檔、不掉線。


康如飛,依托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科研團隊和臨床資源,研發生產了一套專業化、標準化、系統化的數字康復視頻庫。涵蓋PT物理治療-臥、坐、站、走四個階段康復進程,第一批700多條數字康復訓練視頻,讓患者看得懂、能跟練。另外,平臺賦能專業康復師通過數智化的線上功能評估+在線訓練方案+遠程康復指導,實現患者全周期全方位的遠程居家康復指導服務。


與此同時,平臺通過遠程評估和動態反饋,幫助患者實時調整康復訓練方案;借助康護督管機制,為康復訓練過程提供患者答疑和心理支持;以及配套的康復科普資訊,提升患者與家屬的康復依從性和參與度。


多維價值彰顯 康如飛繪就全民康復新景象
康如飛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一個平臺的功能突破,更體現在對患者、家庭、基層醫療乃至國家戰略的系統性回應。對廣大腦卒中患者而言,它大幅提升了遠程康復服務的可及性,并有望實現居家患者康復天天練。
一、提高康復效率。賦能康復師通過“一對多”服務居家患者和遠程康復指導模式,既能緩解治療師不足問題,又能加快患者康復進程,助患者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二、減少經濟負擔。遠程居家康復7x24小時線上模式,患者無需反復入院治療,既有效緩解醫院床位壓力和縮減醫療成本,又減輕家庭與國家雙負擔。
三、盤活社區康復。有助于最大限度盤活社區康復資源,賦能社區“家庭醫生”工作,夯實“家庭病床服務工作”中的居家康復板塊,為社區打通“居家醫康養相結合”閉環。
四、促進康復普惠。讓城市優質康復資源輻射偏遠地區,跨區域跨時空,立足上海面向全國,使“臨床康復一體化”惠及居家百姓,促進基層康復普惠,提高百姓健康水平。
五、推動行業發展。通過海量數字康復視頻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計劃實現AI功能評估、AI訓練方案、AI指導糾錯等智能模塊,推動中國式智慧康復醫療快速向前發展。




過去,患者要么依賴大醫院的康復科,要么在家盲目練習,如今只需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就能隨時隨地獲得規范化科學性的遠程康復指導服務。康如飛縮短了專業康復師與居家患者之間的距離,讓居家康復從“可望而不可及”變為“觸手可及”,極大地提升了居家患者的康復信心。
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看,康如飛更是“健康中國”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有力支撐。它不僅是一種技術嘗試,更是一種模式創新,通過數字化手段延伸居家康復鏈條,打破地域壁壘,補齊服務短板,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康如飛的探索,標志著“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正在從診療環節向康復延伸,從城市醫院走向千家萬戶,為推動我國康復醫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動注腳。
立足當下 放眼長遠 康如飛譜寫康復新藍圖
未來,康如飛遠程居家康復平臺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為引擎,攜手醫院、社區、康復中心等多方力量,構建覆蓋城鄉、貫通全周期的康復服務網絡。平臺將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在康復領域的應用,不斷推動康復方案走向智能化、個性化與標準化。
打通居家康復服務“最后一公里”,不僅是對患者與家庭的切實回應,更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呼應。康如飛將以數字化賦能為抓手,以全周期康復為目標,持續夯實社區與居家康復體系建設,為加快建設健康中國注入新動能。
托起億萬家庭的幸福新希望,不只是康如飛的愿景,更是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的使命。站在新征程上,康如飛將與全行業攜手,為推動康復醫療高質量發展、實現全民健康長遠目標貢獻應有力量。
康如飛遠程居家康復平臺,將持續努力推動優質康復資源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若需了解康如飛更多信息,請關注“Flycan0688”微信號進行咨詢)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