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到,寒風便帶著凜冽的涼意席卷而來,氣溫驟降之下,手腳等暴露在外的皮膚就成了“重災區”,一不注意干裂、凍瘡就會跟著找上門來,不僅影響日常活動,還可能因瘙癢、疼痛讓人備受困擾。
為什么立冬后容易出現干裂和凍瘡?
在寒冷的環境中,人體的血管會自然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維持核心體溫。然而,這種生理反應卻讓手腳等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環變得更加不暢。皮膚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就像干涸的土地得不到雨水的滋潤,逐漸失去彈性和光澤,變得干燥、粗糙。當這種干燥持續加劇,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就會因缺水而出現細小的裂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干裂。干裂不僅會影響手腳的美觀,還會帶來疼痛和不適,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日常活動。
而凍瘡,則是寒冷對皮膚更直接的傷害。當皮膚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中,局部小血管會因受冷而收縮,導致血液循環障礙。隨后,當環境溫度回升,血管又會擴張,血液迅速涌入,造成局部充血、水腫。這種反復的血管收縮與擴張,會損傷皮膚組織,引發凍瘡。凍瘡通常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瘙癢、疼痛,嚴重時還會出現水皰、潰瘍,讓人苦不堪言。尤其是兒童、老年人以及血液循環不良的人群,更是凍瘡的高發群體。

注:圖片為AI生成,僅供參考
應對冬日肌膚的這些“小麻煩”,可以試試這樣做
做好保暖防護是基礎。出門時給手腳穿戴厚實透氣的手套、襪子,耳朵可以搭配耳罩,避免肌膚直接暴露在寒風中,減少低溫對血管和皮膚的刺激。
日常保濕要及時。每天清潔肌膚后,趁著皮膚還帶有微濕感,涂抹些溫和的保濕霜,尤其是指尖、腳后跟等易干裂部位,反復涂抹并輕輕按摩,幫助鎖住水分、修護皮膚屏障。
促進循環能防患未然。每天晚上可以用38-40℃左右的溫水泡泡手腳,每次10-15分鐘,幫助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泡完擦干后立即涂抹修護產品,效果會更好。
除了日常做好皮膚的防護以外,對于已經出現裂口或裂口較深、伴有疼痛和炎癥的情況,可以使用外用藥膏配合治療,比如常用的京萬紅軟膏。京萬紅軟膏是臨床常用的外傷用藥,含有地榆、當歸、地黃等33味中藥,具有活血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等功效,能夠有效提高創面局部血液循環,增加創面免疫細胞數量,避免感染,進而促使創面更快愈合。同時,京萬紅軟膏也是《凍傷中醫診療指南》的推薦藥物,它能夠減輕凍瘡引起的紅腫、瘙癢和疼痛,促進炎癥的消退,防止凍瘡進一步惡化。

立冬雖寒,但只要我們做好防護措施,選擇合適的護膚產品,就能輕松應對寒冷帶來的挑戰。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讓京萬紅成為你手腳的貼心守護者,陪你溫暖度過每一個寒冷的時刻。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