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職責不僅是治病,更是讓疾病不發生。十余年來,有一位口腔醫生帶領團隊走進企事業單位、深入中西部山區,開展近900場公益活動,幫助超過數十萬民眾學會科學護牙。在他看來,守護牙齒,就是守護健康與生活質量。他就是北京蓋德口腔創始人、世界牙科培訓中心(WDTC)創始人、《世界牙科論壇報》中文版出版人、牙科圈平臺創辦人——黃懽博士。

初心:從國際視野到本土實踐
畢業于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后,黃懽博士赴丹麥奧胡斯大學皇家牙科學院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后,他與團隊創辦蓋德口腔,初衷只有一個:將國外“預防為主”的口腔健康理念帶入中國,讓更多人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管理。
在歐美,口腔診所不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居民健康的“守護站”。定期檢查、科學刷牙、使用牙線、半年潔牙一次,這些日常小事能讓牙齒伴隨一生。而十幾年前的中國,人們普遍存在“牙疼才看牙”的觀念差距。黃懽博士希望通過自己的堅持,改變這種局面。
公益:把健康帶到更多人身邊
在黃懽看來,醫生的責任不僅是治病,更是讓疾病不發生。
自2014年起,蓋德口腔發起“教會100萬人正確刷牙”公益科普項目,先后走進近900家企事業單位,影響了數十萬家庭。巴氏刷牙法、牙線使用等知識,已經成為很多孩子一生受益的健康習慣。
此外,蓋德口腔還連續六年深入青海、新疆等中西部地區,參與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山中雛菊 筑夢同行”公益項目。團隊為上萬名兒童進行口腔檢查、窩溝封閉和健康宣教,讓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護牙習慣,并通過他們帶動家庭關注口腔健康。
“在中國,超過九成人有口腔問題。雖然不會致命,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公益,就是要幫助更多人少走彎路。”黃懽說。

行業:搭建橋梁,推動醫生成長
除了守護患者,黃懽博士也深知醫生成長對行業的重要性。
2008 年,他牽頭聯合UCLA、哈佛大學等知名院校的口腔專家,成立世界牙科培訓中心(WDTC),為中國口腔醫生搭建起與國際接軌的學習平臺。WDTC的培訓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旨在提升基層醫生的臨床技能。通過培訓,許多醫生反饋其處理復雜病例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有助于讓更廣泛區域的患者受益。
17年來,WDTC已培訓超5000名牙科醫生,將精準種植、牙科美學等前沿技術帶到全國各地。與此同時,他還創立了牙科圈醫生專業社交平臺,匯聚了35000多名注冊會員,醫生們在此分享病例、交流新技術。“只有醫生成長了,患者才能真正受益。”黃懽的這句話,成了平臺的初心。
發展:數字化與美學雙驅動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公眾對口腔的需求已從“治病”轉向“預防+美學”。蓋德口腔在國內率先引進數字化診療技術,實現牙冠設計3D打印、病例數據長期留存,讓診療更精準高效,也讓患者體驗更舒適。
同時,蓋德口腔將“美學牙科”與健康相結合。無論是隱形矯正,還是微笑設計,醫生始終堅持一句話:“美觀的前提是健康,健康才能長久。”

結語:讓預防成為全民共識
十三年來,黃懽博士始終堅守一句話:“預防與治療同樣重要,治療的目的不是結束,而是防止復發,保持健康。”
這份初心,讓患者擁有一生可依賴的牙齒,讓基層醫生有機會掌握前沿技術,也讓更多孩子在西部山區學會了科學護牙。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深入推進的今天,黃懽博士的探索,已超越個人與機構的邊界。他所推動的,不僅是一家診所的發展,更是中國口腔醫療觀念的一場深刻變革。
未來,當“預防優先”成為全民共識,當更多人到80歲還能擁有20顆健康牙齒,我們或許會更加清晰地看見:這是一個醫生的初心,更是一份國家民生答卷。
----

稿件說明:
本文為人物專訪,旨在分享黃懽博士在口腔健康領域的理念與實踐,內容僅供參考。文中涉及的口腔健康知識不構成具體診療建議,公眾如有口腔問題,請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咨詢。蓋德口腔為本次專訪的受訪方提供相關信息,本報道不屬于醫療廣告宣傳。
蓋德口腔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北路陽光上東安徒生花園32號樓底商102-103
北京蓋德口腔已持續為酒仙橋、頤堤港、陽光上東、安徒生花園、濱河花園、麗都水岸、觀湖國際等社區提供口腔診療服務13年。
營業時間:周二至周日09:00-17:30
官方公眾號:搜索“北京蓋德口腔門診”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