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易引發繼發性草酸鹽沉積腎病,其誘因還包含代謝異常、腸道疾病等。預防該病需做好飲食“加減法”,高危人群要治原發病、控飲食、早排查。
菠菜因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深受大眾喜愛。但作為公認的“草酸之王”,食用方法不當或過量食用時,則易引發急性腎損傷。近日,一則“因連續多日食用大量菠菜,導致一男子患繼發性草酸鹽沉積腎病”的新聞事件引發網友關注。
菠菜為何會對腎臟造成傷害?草酸鹽沉積腎病發病機制是什么?如何預防此病?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醫學專家。
多為繼發性疾病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天新介紹,草酸鹽沉積腎病是指草酸鹽結晶在腎小管和腎間質中沉積,導致腎臟結構和功能受損的一類疾病。根據病因不同,草酸鹽沉積腎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草酸鹽沉積腎病是因罕見的遺傳性乙醛酸代謝障礙導致人體內草酸合成過多,尿液排泄也隨之增多,最終出現原發性高草酸尿癥。該疾病多表現為兒童期反復腎結石和腎功能快速下降,首發癥狀包含了腎絞痛、血尿和泌尿道感染等,嚴重者可出現急性腎衰竭。
“相較而言,繼發性草酸鹽沉積腎病更為常見,其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出現。”陳天新告訴記者,當草酸攝入過多、腸道吸收增加且排泄能力下降時,則易患繼發性草酸鹽沉積腎病。
陳天新提醒道,除菠菜外,馬齒莧、甜菜葉、堅果、豆制品、巧克力、茶等也是高草酸食物,過量攝入,同樣會導致繼發性草酸鹽沉積腎病。此外,乙二醇等草酸前體物、含乙烯甘油的食品添加劑以及維生素C等攝入過多,會導致人體代謝生成大量草酸,從而引發腎臟損傷,導致發病概率增加。另外,高溫作業或劇烈運動后,人體會大量出汗、排尿量減少,也會影響人體草酸的代謝及排出;人體缺少草酸代謝輔助因子——維生素B6時,會增加內源性草酸生成風險,繼而引發草酸鹽沉積腎病。
“一些腸道疾病也會導致繼發性草酸鹽沉積腎病。”陳天新說,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胰腺炎、膽道疾病等疾病的患者及腸短路手術后患者,其腸道對草酸吸收性高,多伴有腸道脂肪消化不良癥狀,會造成體內脂肪與鈣結合,腸道內游離鈣含量減少,抑制了游離鈣與游離草酸結合并排出,從而使游離草酸會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最終導致該病的發生。
做好飲食“加減法”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排查和預防草酸鹽沉積腎病呢?
陳天新表示,繼發性草酸鹽沉積腎病早期病情較輕,往往無癥狀,患者可通過檢驗尿液中草酸排泄量予以排查。若24小時內尿草酸排泄量大于45毫克,則提示高草酸尿癥,這是導致草酸鹽沉積腎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草酸鹽沉積腎病急性期發作時,易引起急性腎損傷、少尿甚至無尿腎衰竭,患者可出現納差、乏力、惡心、嘔吐、胸悶、呼吸費力等癥狀,需進行腎活檢明確診斷,癥狀嚴重的患者需要進行血液透析,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傷。”陳天新說。
對草酸鹽沉積腎病的預防,可分為基礎預防和高危人群重點預防兩大類。
“基礎預防主要是做好飲食‘減法’和‘加法’。”陳天新建議,“減法”方面,一是要避免短時間內大量攝入菠菜等高草酸食物,如一天三餐都吃大量菠菜的同時又食用堅果或巧克力等。烹飪草酸含量高的蔬菜時,最好先焯水處理,降低草酸含量。二是除某些疾病特別需要外,不要長期口服或靜脈補充大量維生素C。
“加法”則是指合理補鈣和補水。鈣可在腸道中與草酸結合,形成不吸收的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從而減少人體對草酸的吸收。而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可達到稀釋尿液中草酸濃度、防止草酸鹽結晶形成的效果。“若無心功能不全和浮腫等癥狀,人體每天可飲水超2000毫升。”陳天新說。
針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胃腸功能較弱者、痛風患者、腎結石患者以及服用特殊藥物的人群(比如抗凝劑等)等5類重點人群,陳天新建議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少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謹遵醫囑并進行合理飲食。
對腸道易吸收草酸的慢性腸道疾病患者來說,應采取低脂、低草酸飲食,或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補充鈣劑,促進草酸排出;對腎功能不全等慢性腎病患者而言,需嚴格控制高草酸食物攝入和保持充足尿量,同時要密切監測腎功能和尿液指標。
“針對原發性高草酸尿癥患者,應及時進行基因篩查與遺傳咨詢,明確診斷,指導生育。”陳天新補充道。
(責任編輯:華康)